助力T3航站楼建设提速!白云机场三期交通中心综合体项目东侧高架桥顺利通车

发布日期:2024-11-18
【字体:打印

项目效果图.jpg



11月15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交通中心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GTC项目”)举办东侧出港高架桥通车活动,为畅通T3航站楼材料运输通道提供坚实保障,助力T3航站楼建设全面提速,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保证车辆和行人能顺利从高架桥到达T3 航站楼,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建设单位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指挥部、监理单位广州珠江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

连接T3航站楼,打造白云机场三期立体交通枢纽

GTC项目有机集成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航空交通等多种交通形式,实现多模式交通条件下的快速换乘、高效出行。项目出港高架桥位于T3航站楼南面,总长883.112米,桥宽12.5-49.0米,出港高架桥从起点依次跨广中珠澳高铁、广从城际(广河高铁)、芳白城际(地铁22号线)、新白广城际(穗莞深城际),起终点为单向三车道断面,西侧终点位置为连接私家车停车楼,于端部设置私家车专用车道,为保证行人能顺利从高架桥进入T3 航站楼,建筑沿高架北侧边线设置门斗,通过连廊与高架桥联系,伴随着T3航站楼的建成投产,最终将汇聚航空、高速公路、高铁、城轨等多种交通工具,成为一体化联运的航站楼综合体。

=

白云机场三期交通中心综合体项目东侧高架桥顺利通车.JPG


技术应用亮点纷呈,引领智能建造

BIM智能建造应用护平安。GTC项目是全过程BIM智能建造深度示范和应用的项目,依托BIM智能建造中心,搭建了以BIM智能建造中心为核心的建设体系。作为空铁联运交通综合体,管理界面错综复杂,专业交叉繁琐,通过建立BIM智能建造三维场地模型,实现了项目设计和施工的可视化管理,为出港高架桥的施工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基础。同时,借助BIM智能建造技术实现了出港高架桥梁施工期间的组织模拟及预演塔吊方案等,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真正实现线下一座桥、线上一座桥同步建设,降低了项目实施风险。

智能张拉系统提质效。出港高架桥上部结构采用整体现浇大箱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作为关键的结构部件,其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一直备受瞩目。出港高架桥箱梁施工成功应用了智能张拉系统,显著提升了工程品质与施工效率,展现了行业新亮点。智能张拉系统包括张拉机具、传感器、控制计算机等部分,通过施工前对设计图纸复核、预应力筋布置、张拉力计算,施工中密切关注智能设备张拉状态及施工后检查张拉过程数据,确保了张拉力的精确控制,施工应用成效显著,有效提高了高架桥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推动高架桥箱梁施工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

节节突破,顺利完成高架桥建设

优化吊车型号和位置保安全。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确保钢箱梁精准吊装到位,项目技术团队坚持技术攻坚,详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反复推敲方案,先后修改了吊车型号、调整大臂长度和角度,调整钢箱梁吊耳位置及钢丝绳长度等措施,排查施工风险,并在施工前,进行吊装模拟,在多个角度设置观测人员,确保各个工序紧密衔接,确保吊装顺利进行。

从中间向两侧施工保质量。项目北区出港高架桥为单向9车道断面,包含预应力砼连续梁、钢箱梁,高架桥地质结构复杂,高架桥曲面不规则桥墩及钢箱梁吊装施工难度大,吊装构件为H8轴墩柱顶部横梁,重30.48吨,该构件的安装过程中,200吨汽车吊顶部与T3航站楼网架底部的最小间距仅1.6米,存在“规模大、专业多、立体交叉、界面复杂、前期工程难度大、工程地质和周边环境制约多”等特点,项目配备专业的BIM团队,分段流水穿插,从中间向两侧翼推进,高架桥水平施工顺序为先中间,向两侧翼平行施工,立面上由下部结构、上部结构、板面附属结构依次施工。

据悉,GTC项目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重要建设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交通中心、停车楼、出港高架桥等,项目规划引入6条高铁、3条城际轨道,对打造白云机场三期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刘德、黄丹蕾)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四局微信

四局一公司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联系人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