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迷“海归”到扎根一线的技术员,从装配式达人到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他像一个探险家,在建筑科技领域不断深耕、汲取,拓展自己的创新“版图”。入职四年来,先后斩获省部级工法4项、全国性BIM赛事奖项16项(一等奖及以上8项)、SCI论文1篇、专利8项及3项国际先进技术鉴定评价。
他是中建四局第二届精诚青年奖章获得者——中建四局一公司科教文卫事业部中建映花悦府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宗昌。面对全国首例竖缝密拼全装配剪力墙体系、装配结构云端工厂和建筑机器人的研发、设计、落地应用与推广等局重点科研课题,他一步一个脚印。公司推进十大深改 ,助力员工成长,各级党委团委关心培育,帮助他闯过一关又一坎,在一线奋力书写精诚笃行的青春答卷。
梦想萌芽 积木堆里的探险家
作为一名95后年轻人,李宗昌的好奇心和活力总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于“探险家”这一称号,他欣然接受,并对掌握各种技能乐此不疲,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多面手。在土木专业的学习工作外,他考取了电工证、叉车证等相关特种作业证书,并获得了无人机飞手资质。他一直在未知的领域里探索,致力于积累多样化的技能与知识储备,以便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创新多样的思路。
李宗昌的父母都是土木工程从业者,他从小就在家中图纸堆里“摸爬滚打”,在门口沙土堆上“砌筑梦想”,他的父母也常常陪伴他,用积木块沉浸体验结构施工。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高考后毫不犹豫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希望能够在建筑技术领域钻研探索,而中建四局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激发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建筑施工的发展印记贯穿着自己的成长:小时候父母用的还是纯手工绘图,后面逐步采用二维CAD绘图,到本科毕业已然发展成三维BIM建模出图;皖南山区原多采用毛竹作为外围护架,随后钢管脚手架逐渐取而代之,到我毕业加入中建四局,第一次见到了更坚固安全的盘扣架体、顶模挂架等形式……施工技术的快速进步让我既惊叹又深受启发,也更加坚定了我追寻前沿技术的决心。”李宗昌感慨道。
向上蓄力 在施工一线追光而行
李宗昌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实践出真知。他的职场第一站,来到白云机场三期(龙口-小布安置区)项目。该项目为广州市重点工程、白云机场三期航站楼扩建工程的先导项目,也是关系回迁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
依托“师带徒”培养模式,初到的李宗昌跟随时任项目总工易超学习,掌握了土方开挖、基础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工程的关键技术要点和安全质量管理措施,稳扎稳打,完成了从大学生到一线建设者的身份转变,为其后续职业道路的发展铺就了基础。
为了加快推进安置区建设,保障村民早日回迁,2021年,项目立下工期履约军令状,全年完成22栋主体塔楼封顶。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困境,李宗昌在科研团队的带领下,全面参与到广东省首例“新型预应力快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PPEFF体系)在该项目的应用实践。
作为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该体系整体装配率高达70.4%,竖向构件100%预制,创造性采用预应力作为预制梁柱节点主要连接方式,大幅提升结构抗震性能,是全国建筑面积最大、工艺最复杂的PPEFF体系项目,对项目管理是一次全新挑战。工艺不清晰、工法不成熟、工序不穿插……在诸多问题面前,现场产业工人逐渐产生畏难情绪。
在局及公司领导、项目技术团队的牵头指导下,李宗昌参与到项目全工艺施工方案的调整修编。他通过BIM技术,落实全过程三维模型动画交底,确保现场人员详细了解施工要点;联动设计、施工、技术相关人员,现场手把手指导看图、培训产业工人施工步骤和细节要点,成功理顺现场作业关系,现场作业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保障了项目楼栋建设如期完成,获得广州市住建局及业主单位的书面表扬。
技术创新不仅为项目带来了实际效益,也为企业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李宗昌回想起那段追光的日子:“是向上蓄力的扎根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对技术成果指导施工实践有如此清晰的认识,不深耕现场是做不到的。”
青年创客 “向云端”绽放精诚风采
2022年,智能建造成为建筑业热词,中建四局重点课题《模块化可周转超高层建筑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开发及应用》成功立项进入实施阶段,标志着四局智能建造研发迎来了崭新篇章。中建四局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开展全国首例集成两台桥式双梁起重机的云端工厂(轻型顶模)技术研发。
得益于在白云机场三期项目PPEFF体系应用实践的不俗表现,李宗昌听从组织安排,继续跟进新型模架平台系统的设计研发工作。
相较于既有的大比例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全新的超高层顶模系统,让李宗昌坦言“倍感压力”,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抓住了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在局工程技术研究院团队的指导下,结构专业出身的他,运用Abaqus及迈达斯等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从钢结构设计规范、立柱支撑点位、钢平台架体布设开始,一个节点、一榀桁架进行受力分析与计算,利用BIM技术反复模拟,科学合理调整钢平台位置的布设。同时与团队一起到各地开展技术考察学习,数易其稿敲定了全国首例两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的集成方案。
方案确定后,两台桥式起重机的巨大动荷载又成为挡在团队面前的另一座“大山”。无参考先例,李宗昌便与研究团队潜心钻研、反复论证,设计研发了一整套新型顶升支撑系统,为后续项目实施打下坚实的数值模拟分析基础,保证云端工厂在最不利情况下的安全稳定,有力推进了装配结构云端工厂在中建映花悦府项目顺利落成。
如今,坐落在广州花都的中建映花悦府项目,依托装配式建筑体系、云端建造工厂和建筑机器人系列创新科技成果应用,成功获得广东省建设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功立项广东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和住建厅科研课题;相关技术成果获得1项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鉴定评价;获得全国类大型BIM赛事特等奖及一等奖4项,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技术应用评选中,荣获全国唯二“卓越工程奖”,成为了广东省、广州市建筑工业化示范标杆。
“精诚以赴‘向云端’”,李宗昌笑言,建筑业智能建造已步入“云端”时代,自己是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的笃行者,希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续追光,努力将论文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建设一线,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眼的底色。
(图/文:谢敏飘 王宝光)